熱門文章
快樂致勝:不是更成功讓我們快樂,而是更快樂讓我們成功
發表時間:2023-01-13 點閱:2822Photo by OPPO Find X5 Pro on Unsplash
在我們進行定義之前,我想先跟你分享一些研究結果。這些研究對於快樂本身、快樂在我們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,以及如何得到快樂,都有著極大的誤解。
這個常見的誤解是這樣的:「如果我能實現我的夢想──達到這個目標,觸及那個里程碑──我就會很快樂。」或者,經歷了一些重大的挫敗之後,我們就認為:「我的夢想就此終結,一切都完蛋了。因為既然我沒有成功,那麼我將永遠得不到快樂。」照這個公式來看,成功是因,快樂是果。然而,事實證明這個公式是錯的──而且還不是一點點錯,而是大錯特錯。
有許多研究挑戰了「成功會帶來快樂」這條公式。例如,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.吉伯特(Daniel Gilbert)針對大學教授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時刻進行研究:在他們快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獲得終身教職(tenure)的時候,問他們得知結果後,可能會有什麼感受。
大多數教授預測自己會是這樣的反應:如果他們獲得終身教職,他們就可以永遠幸福快樂;但如果他們的終身教職申請案被否決了,他們將會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一蹶不振。畢竟,終身教職被視為教授的聖杯。
爭取終身教職通常是一段歷時十五年的過程,一旦通過就意味著取得終身聘。而這也意味著不再需要一直頂著發表論文的壓力,同時意味著你可以一直在你任教的大學留任。那麼,終身教職申請案的結果公布後,實際的情況究竟如何呢?
那些獲得終身教職的教授聽到這個消息後,確實欣喜若狂,而那些終身聘任案被拒絕的教授們,也確實悲痛欲絕,這是可以理解的。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,到頭來這件重要的大事對於他們的人生到底會有多快樂,或是多不快樂,幾乎沒有什麼影響。
換句話說,教授們顯然高估了重大的成功或是失敗,左右自己快不快樂的影響力。大多數的教授認為,取得終身教職這件事極為重要,重要到可能讓他們的人生就此改觀。然而事實上,這件事成功與否為教授所帶來的,只是「暫時的」情緒高亢,或是「暫時的」意志消沉,而它的影響也僅止於此。
關於彩券的中獎者也有類似的研究。我們當中有多少人認為,如果我們中了彩券,從此之後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?事實上,就算得到一筆意外之財,一切也不會就此變得更美好。彩券中獎者在中獎的當下會非常亢奮,就像剛取得終身教職的教授一樣。但是他們還是會回到原來的心理狀態。一直都不快樂的人在中獎之後,雖然快樂指數會陡然飆升,但這樣的歷程通常很短暫,然後就會回到原本悶悶不樂的狀態。一切都沒有改變。
其他像是結婚或是失業等重大生活事件對於快樂程度的影響,也是如此:我們通常會經歷暫時的亢奮,或是暫時的情緒低潮,然後就會回到事件發生之前,我們原本在快樂光譜上所處的位置。
我在哈佛大學任教的時候,曾經在我的學生當中做過一次非正式的意見調查。我的班上大約有一千名學生,我讓他們回想去年的四月二日,或者幾年前的四月二日。
為什麼挑四月二日這一天呢?因為那通常是大學錄取通知書透過郵寄送達的日子,現在則是透過電子郵件寄送。通知書會上寫著:恭喜你,你被錄取了!或者,很抱歉,我們今年的招生競爭非常激烈。既然這些學生都坐在我的課堂上,他們當然都被錄取了。
於是接著我對他們說:「如果你在四月二日那天感到非常高興、欣喜若狂的人,請舉手。」幾乎每一隻手都舉起來。然後我說:「如果在四月二日那天,你認為自己接下來的人生都會很快樂的人,請舉手。」幾乎所有的手也都舉起來。為什麼會這樣?
因為他們在高中的時候,大家都這樣跟他們說:沒錯,你現在可能陷入水深火熱之中,壓力爆大,甚至覺得很痛苦,但是只要你能夠進入心目中最理想的大學,現在的辛苦會讓你一輩子都值得。這樣的說法讓他們深信不疑。
我接下來說:「好,如果現在的你是快樂的,就把你的手繼續舉著。」我不是說「很快樂」,也不是說「欣喜若狂」,我只是說「快樂」。這時大多數的學生都把手放了下來。
美國大多數的大學生都覺得壓力很大,他們不得不去做的每一件事,把他們壓得喘不過氣。青少年以及年輕人憂鬱的程度都在飆升,這種情況早在冠狀病毒爆發之前就已經開始了。就心理健康而言,這種現象看起來不太妙,但是人們仍然相信成功會帶他們走向幸福快樂的國度。真的是這樣嗎?其實並不會!
成功確實會讓你感到飄飄然,而失敗會讓你的心情跌落谷底,但是這些波動起伏轉瞬即逝,它們本身並不是建立幸福人生或不幸人生的基石。這樣說來是否意味著成功和快樂之間沒有關係?這倒不是。
事實上,成功和快樂之間,有一種非常牢固的關係,但是作用的方向跟大多數人的想法剛好相反。也就是說,並不是成功為我們帶來幸福快樂;而是幸福快樂帶領我們邁向成功。